close

 

轉載自天下雜誌

 

 

 王盈勛:奴才的心態,哪來人才的收入?

 

 

1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非典型上班族薪水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去年降至1萬7166元,創下有調查以來的新低紀錄。受到景氣波動衝擊,加上物價持續攀升,非典型上班族薪水不升反降,全時上班族薪資水準恐怕也難有起色…

 

  • 2013-07-09獨立評論@天下    /王盈勛

 

薪資所得停滯不前、乃至倒退,是近來廣為被討論的經濟議題。

 

沒錢賺多數人都關心,因此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也算不少。 最常見的一種,是說台灣的老闆們賺了錢卻不願意加薪,所以才導致上班族的薪水跟十多年前比不進反退。就連我們的政府也相信這套說法,不但道德勸說企業要為 員工加薪,幫公務員加薪的時候也宣稱將會有帶頭示範效應。

 

台灣的老闆們小不小氣我不知道,但是這種說法有個明顯的致命傷:如果這段時間薪資 停滯不前是因為台灣的老闆很小氣,我們等於也是在說,其他國家的老闆們比台灣的老闆們更慷慨、十多年前的老闆們比起現在的老闆們更善待員工。但是很抱歉, 我實在看不到有什麼樣的證據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

 

一個人可以領多少薪水,可能跟他的能力有關,跟從事的行業有關,跟運氣好不好有關,跟老闆 慷不慷慨….等等有關,但是當我們討論的是一國之人平均收入的高低與起伏,有關的多半會是該國的產業與勞動力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相對位置。台灣的國民所 得為何原地踏步,在我看來,跟我們在這個體系中所處位置變與不變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艾爾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三位研究人員Greg Linden、Kenneth L. Kraemer以及Jason Dedrick在2007年的時候曾經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將不同國家的業者在蘋果iPod的生產價值鏈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進行了鉅 細靡遺的拆解分析。

 

在零售價299美元、總共有451個零件的iPod(30G)當中,最貴的零組件是日商Toshiba所製造的硬碟──73美元,其次依序是顯示模組的20美元、影像/多媒體處理晶片的8美元、控制晶片的5美元,在中國大陸所進行的組裝則只價值4塊美金。

 

三 位作者估計,在iPod 299美元的零售價當中,美國廠商拿走了163美元(包括蘋果的80美元、通路商的75美元、其他美國國內零組件供應商8美元);日本廠商拿走26美元 (主要是Toshiba);韓國廠商的獲利則不到1塊美元。作者並未進一步細分iPod其他將近110塊美元的價值,其創造的分配何去何從(因為研究方法 上的限制),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剩下的部分主要是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生產製造。四百多個零組件分食110美元的價錢,台灣廠商的獲利只會在韓國企業之 下。

 

回顧這個產品倒不全然是要重述台灣資訊製造業獲利極低,這個眾所皆知的事實。我們經常忽略的是,「賺得很少」實則為一體之兩面:比賺很多的差,比沒賺的好。

 

台 灣、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這些亞太地區的小國,在二十世紀最後三、四十年的發展被稱之為「經濟奇蹟」。既然是「奇蹟」,就表示是個特例,很少發生。二次 世界世界大戰以後,民族國家的數量大幅增加,但是除了老牌西方國家與日本,得以工業化成功的就只有為數有限的這幾個國家。

 

東亞這幾個國家的 發展與發財模式,幾乎都是在西方產業的全球分工體系中壯大起來的。社會學家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著名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理論,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核心、半邊陲與邊陲三類。用資訊產業的世界地圖來看,在過去三四十年間,掌握核 心技術(CPU、作業系統軟體、硬碟製造、品牌行銷等)的美日等國無疑是核心國家;仰望這些國家鼻息、期待宗主企業(像是現在的蘋果)得道,以便也能雞犬 升天的是半邊陲國家(台、韓與中國):和這一切都沾不上邊、也得不到好處的(北韓是最典型的代表),自然是邊陲國家。歐美國家當大哥,我們當小弟,大哥吃 肉,我們喝湯。喝湯很多人覺得卑微,但是更多國家連湯也沒得喝也是事實。

 

但在過去十多年間,這個全球分工體系,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台灣的代表性企業台積電雖被歸類為晶圓「代工」,毛利率與獲利能力卻幾乎都要超越半導體產業龍頭英代爾,美國的個人電腦廠商也幾乎面臨全面潰敗的境地。

 

這個半邊陲國家、喝湯小弟的逆襲如果是成功的,台灣的國民所得進一步提升才有指望。我們的國民所得停留在十多年的水平並不是一個巧合──吃肉大哥的下限,正是喝湯小弟的上限。

 

可惜的是,台灣產業的逆襲,只有零星的個案,無法全面地在各個產業開花結果。王雪紅領導的公司兩次面對這樣的挑戰,一次無功折返,一次還在面臨辛苦的掙扎。韓國三星已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產業山頭,台灣的系統廠商卻還在應該加入蘋果或非蘋果陣營徬徨猶豫。

 

中國的崛起,幾乎可以確定會取代台灣在這個全球分工體系的位置,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依附先進國家的策略,也越來越沒有可行性。美國企業在二十一世紀科 技產業文藝復興的主要戰略──雲端運算,最根本的核心是:過去分散、被奪取出去了的權力,要再想辦法收回來。雲端產業,簡單來說就是有個強大的腦袋中樞, 配上一組僅供接收與傳輸指令的孱弱四肢,而美國人的如意算盤當然是,腦袋是我們的,雞肋般的四肢是誰的都無所謂。美國當前的標竿企業Google、 Amazon,我們都不太確知該如何「依附」,因為它們是幾乎沒有下游的產業。

 

台灣的產業進退維谷,而且是個斷頭谷,因為我們沒有建立自己 的山頭。我們的股市還在仰望蘋果光,我們還在抱怨微軟自己生產平板破壞產業生態,我們還在寄望華文市場同文同種的優勢。我們還在仰望、寄望與抱怨的同時, 韓國PSY的騎馬舞已在紐約、巴黎的數萬人面前開唱,三星即便割捨蘋果的訂單也要建立自己的山頭。

 

過去我們的產業走的是緊跟大國、領先國的依附模式。但是過去的領先國,要不領先地位自身難保,像是微軟、戴爾、惠普,要不營運模式更新,根本不需要小跟班來跟他分一杯羹,在這樣的產業,沒有山頭,就沒有市場。

 

台灣探討國民所得問題最大的迷思,就是我們總是在「權力真空」的假設之下來分析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認定,一萬八千美元國民所得,理所當然接下來就 是兩萬、兩萬二美元……我們忽略了,西方先進國家的下限,基本上就是我們的上限,如果我們在這個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位置沒有改變的話。

 

如果我們無力擺脫在這個全球產業權力結構中的相對位置,如果我們的產品只能和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直接競爭,那我們連要維持既有的收入與生活水平都將是一種奢求,最合理的發展預估就是,中國往上、台灣往下,直到兩者接近為止。

 

如 果我們的收入、生活水平要進一步提升,唯一的道路就是和我們過去仰望的核心、先進國家競爭。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轉型為山頭的建立者、產業規格的制定 者、生活風格的詮釋者、以及生命價值的立法者,而不是許多上一個世代的產業領導者要年輕人延續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精神。這話說來殘酷,但是奴才的心態, 哪來人才的收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請你免費喝OG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